3月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及自动化系学生栾宇翔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学院副院长王毅,济南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宁,电气及自动化系党总支书记赵秋叶到医院看望慰问栾宇翔,济南市市红十字会、钢城区红十字会相关同志以及团委相关工作人员陪同。

王毅为栾翔宇送去慰问金以及鲜花,李宁为栾翔宇颁发了济南市第1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荣誉证书和奖杯。

作为济南市第1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19岁的他刷新了济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年龄最小、捐献时年龄最小的两项纪录,用自己的热血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王毅高度赞扬了栾宇翔的无私奉献精神,说:“栾翔宇不仅是学生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学院带来了荣誉,为社会传递了劳职学子的正能量。”
热血之路: 献血当18岁成人礼,2年33次献血点亮青春
“记得在我小时候,有一次在社区交流群里看到了一封急需用血的求助信,但因为年龄不够,我没能帮上忙。这成了我心中的遗憾,一直想着等自己成年了一定要去献血。”栾宇翔回忆道。
2023年初,受疫情影响,很多爱心人士被困在家里,导致血液供应非常紧张。看到新闻的栾宇翔特别希望自己也能献血出力,可是未成年的他不符合献血年龄要求,只能干着急。终于到了5月10日,在栾宇翔18岁生日当天,当时还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槐荫校区读书的他走进移动血站,将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年礼物,为自己的青春添上亮丽的色彩。

回想第一次献血的情景,栾翔宇说:“到了那里,看到门口站满了急需用血的家属,我心里有些紧张。但我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踏进了献血车。在检测过程中,心里特别忐忑,生怕因为前几天晚睡影响了献血,好在最后顺利通过了检测,成功献出了第一次血。从那以后,就开始了我的‘热血之路’”。
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不仅让他深刻体会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温暖,更让他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以后,他坚持献血,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献血33次,总献血量12600ml,其中全血1次,血小板32次。这个数字背后,是每两周一次雷打不动的坚持,是从指尖传递到心田的温暖。
热血接力:加入骨髓库,成为济南最年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随着对献血知识了解的深入,栾宇翔发现捐献造血干细胞一样可以救助他人。2024年4月27日,栾宇翔正式加入中华骨髓库。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时,他笑着说:“那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我想为生命的‘专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快,为生命接力的机会来了。2024年12月31日,栾宇翔接到了济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对方告知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消息对于年仅19岁的他来说,既意外又震撼。电话中,栾宇翔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说道“我愿意!”。
然而,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却遭到了反对。父亲担心捐献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是栾宇翔没有退缩。他耐心地向父亲解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知识,讲述成功案例,并告诉父亲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不是传统观念中“采集骨髓”,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
“爸爸,我知道您是担心我,但这是一个能挽救生命的机会。如果我放弃了,我会后悔一辈子的。”栾宇翔的话让父亲动容。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思考,父亲最终理解并支持了他的决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栾宇翔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调整作息和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3月8日,栾宇翔来到千佛山医院开始进行干细胞采集准备工作,3月13日完成采集,19周岁的他成为第1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打破了济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年龄最小、捐献时年龄最小的两项记录。

他说:“想到自己的血液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热血传承:师者传承,奉献接力,身边人就是我的榜样
从钢城故里到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槐荫校区再到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长清校区,栾宇翔的公益足迹跨越山海,而他这份无私奉献精神,离不开身边人的影响。
第一个人就是他的妈妈,栾宇翔从小跟着妈妈参加了很多帮助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关爱敬老院老人等公益活动。这些经历让他在心里长出来了热爱公益的种子。
上大学之后,对他产生影响的是学长和学院辅导员刘文涛。在学院的一次活动中,栾宇翔看到了学长的中华骨髓库入库证书。这是他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学长的勇敢和爱心让他深受触动。但是真正让他作出捐献决定的是刘文涛。

2013年,学院教职工刘文涛成为济南市第一例高校教师配型成功者。他的善举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学院里引起了强烈反响。栾宇翔听了刘文涛的事迹坚定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因为热心公益,栾宇翔被评为2023年度“山东省无偿献血爱心大学生”,除了热心公益,栾宇翔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长清区2024年度防艾宣传工作优秀志愿者、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优秀校园记者”、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
电气及自动化系党总支书记赵秋叶说:“栾宇翔很自律,也很热心,虽不善表达,但他总会听从自己内心付诸行动。系里也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责任担当,让他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心怀大爱、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让美德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热血劳职:发现光,成为光,热血青春写华章
面对大家的称赞,栾翔宇说:“每年我身边都有很多同学无偿献血,奉献社会,他们像光,照亮了我,感染着我。但是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育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
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合作平台,与省血液中心、红十字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建立了无偿献血爱心宣教基地和无偿献血工作站,定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团委书记李捷良说:“这份温暖的传递在我院有着深厚的土壤。自2003年开展首次集体献血活动以来,学院始终将公益献血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平台,累计组织献血活动300余场,师生参与达13000余人次,献血总量突破206万毫升,相当于为2000位危重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学生工作处(团委)处长孙东说:“历年来,学院在高校无偿献血活动中始终位居前列,曾获无偿献血领域最高奖项“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等多项荣誉。2024年,学院被授予“山东省无偿献血组织表现突出学校”荣誉称号。像栾宇翔这样甘于奉献的学生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很多。学院62名学生荣获“山东省无偿献血爱心大学生”称号,1名学生荣获“山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表现突出大学生”称号。”
除此之外,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还把志愿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实践课堂,通过“专业赋能、价值引领、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德、增长才干、强健体魄、涵养情怀、磨砺担当。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奉献社会的优秀学子,他们中有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学生赵晨阳、远赴新疆参加“西部计划”的邸传军、深入基层志愿服务的标兵王港归,疫情期间返岗助力口罩生产的韩德龙、史伟宏。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青年的担当在于行动。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寻找光、发现光、追逐光、成为光!用青春谱写生命华章!


驻鲁央媒、省级、市级等13家新闻媒体对栾翔宇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图/宣传部 邹娅 媒体 受访者 文/宣传部 王晴晴 邹娅)